首页 > 实践案例 >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

[导读]:作为中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西盟中心城区面积仅0.7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6330人,是一个典型的边地小城镇。...

一、项目背景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西盟中心城区面积仅0.7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6330人,是一个典型的边地小城镇。在云南省提出发展“两强一堡”、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普洱建设“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形势下,上轮规划对西盟县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城市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产业、区域联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维创景承接了《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以泛旅游产业理念及旅游带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对西盟县进行规划。

二、规划创新

如何定位城市的功能与特色,为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实施推波助澜?在泛旅游产业整合发展思路之下,如何构建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在旅游开发与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文化与生态资源的原真性?是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基于对核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规划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1)“双城”发展战略,在生态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下形成“双城生活,双城故事”的双核格局,从空间上解构与改善西盟用地布局问题,为旅游业和居民生活提供满足不同类型和区位要求的土地与空间;

(2)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与城镇建设一体化,县城即是一个大景区,建立“原生部落狂欢佤城”旅游目的地,彰显城市特色;

(3)城市特色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城市个性,全面搭建风貌系统,按照“建一物添一景”的思路和要求,彰显城市特色。

三、规划思路

(一)挖掘特色文化,建设国际旅游精品

从文化活化、文化体验化、文化产业化三方面着手,开发神秘性高、奇特性高、震撼力大、吸引力强、特色味浓的国际水准的文化精品。

(二)城市职能与空间结构调整

以“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中缅合作的陆路桥头堡、普洱绿三角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具有佤民族特色和原始自然地域风情的国际型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为建设目标,在空间结构上逐渐摆脱单核模式,形成以旅游产业集聚为核心的西盟西城和行政中心东移形成的城市生活核心的西盟东城,在生态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下形成“双城生活,双城故事”的双核格局。

西盟佤族部分规划平面图

(三)产城互动,“五位一体――山、水、绿、城、游”

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配备合理的产业链,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推动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借助景城一体、景城融合的空间特点,形成资源集聚区,休闲度假资源组合开发。

(四)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撑产业和特色产业

以建设“世界级原生态佤族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提出了“激情醉西盟?狂欢佤部落”的形象定位,形成城市狂欢休闲、原生风情体验、康体养生度假三大产品体系,并结合普洱茶庄园旅游政策及乡村旅游,形成三级旅游乡镇。

(五)与城市功能联系进行风貌特色规划

将城市环境与城市功能相联系,在不同的城市功能区通过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来体现,塑造具有西盟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老城――圣城秘境;新城――和谐之城。整体形成“现代城市风貌区、傣族风情风貌区、城市文化风貌区、狂欢佤城风貌区、民族特色居住区、生态绿色核心区”六大分区,搭建基于风貌建设的静态与动态交通体系。

(六)提升城镇软实力

建立一体化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产业要素集聚融合,打造全城四季旅游目的地,实现集约经营和较高的旅游综合效益,通过旅游业发展来塑造西盟城市品牌,提高城市软实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国土空间规划网--专业的国土空间规划资讯与服务平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tkjgh.lwcj.com/yxtg/16.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