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网络=(源地+踏脚石)*廊道。完整健康的自然网络包括生态源地、踏脚石、廊道三部分。首先,识别动物集聚区、生境优质区为生态源地,作为生物栖息、迁徙的大本营;其次,基于阻力面分析,识别生境断裂点为生态踏脚石,作为物种迁徙停歇的补给站;最后,从连通角度识别生态源地、生态踏脚石之间的最短阻力路径为生态廊道。
自然网络构建示意图
廊道=生态水岸+复合林带-阻断点。廊道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效益发挥的放大器。一方面,我们构建以生态水岸、复合林带为主要载体的线性空间,强化廊道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被道路、管网等阻断的关键点布设生物迁桥、生态涵洞等绿色设施,强化廊道的连通性。
廊道建设示意图,建议横屏观看
识别存在重大生态风险、景观扰动的废弃矿山、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养殖滩涂等退化受损空间,按照“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景则景”的原则进行修复。共识别了需重点修复的36处废弃矿山、226km²新增林、 1.07km²更新林地。
我们以流域为单元,重点考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等不同生态单元的相互影响,实现“一体修”的目的。其中,重点识别基本农田上游的废弃矿山,避免矿山重金属随雨水流入耕地污染良田。
生态产品项目布局图
各类项目行为准入“正负清单”表(示意)
新时代的生态修复尚需多专业的协同探索,我们将持续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修复研究,期待与同行的协作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国土空间规划网--专业的国土空间规划资讯与服务平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tkjgh.lwcj.com/a/zhishiku/20191212/93.html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