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库 > “三区三线”的概念及内涵

“三区三线”的概念及内涵

[导读]:“三区三线”的政策要求...
三区三线”的政策要求

基于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资源管控思维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中央会议、文件多次提出要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即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随后,十九大明确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三区三线”的划定及管控成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区三线”的具体内涵划定原则

“三区”突出主导功能的划分,“三线”侧重边界的刚性管控

目前,城镇开发边界由规划和国土部门共同划定,是合理引导城镇、工业园区发展,有效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基于地形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划定的一条或多条闭合边界,包括现有建成区和未来建设预留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由国土部门划定,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由环保部门划定,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三线”由三个部门各自划定,空间重叠不可避免,未来从自然资源统一管控的角度,由自然资源部门统一划定将成为趋势。

“三区”的城镇空间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国内省市的不断实践

国内省市的不断实践

近两年,国务院和住建部分别下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宁夏、海南、沈阳、长春、南京、江苏、浙江等26个试点省市以及北京、上海等完成总规审批的城市,均在探索“三区三线”的划定。其主流做法是“三线”划定不重叠,“三区”根据主体功能区确定的主体功能,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结合主体功能、地方特点以及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城镇、农业、生态功能为主导、互不重叠的空间。但部分省市对于“三区”重叠的区域进行了弹性预控,未来可实现功能的转换。

北京、福州等城市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并入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两线三区”的格局。北京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远期实现“两线合一”,同时将全市空间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通过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减量和绿化建设,限制建设区用地逐步划入生态控制区和集中建设区,最终形成“一线两区”的格局。福州与北京类似,在“两线三区”的基础上,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与海洋保护区划入“三区”中的生态底线区。

上海在“三区三线”的基础上,增加了文物保护控制线,形成“三区四线”的格局。将“四线”作为空间管控的核心手段,纳入各层次规划中予以法定化。城市开发边界内强化城镇建设集中布局引导,推进紧凑集约发展;开发边界外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进行生态空间等级划分与管控,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减量。

厦门在“三线”的基础上,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统一划入生态控制区,形成“两区三线”的格局。厦门新总规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统一划入生态控制区,同时提出对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区域进行刚性管控,严格把控建设项目,并借鉴新加坡留白机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未明确土地用途的区域,在不突破用地规模前提下,可适当调整用地布局。

南京划定生态控制线与城市开发边界,并进行合一,将农业空间并入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一同形成“一线两区”的格局。在全市划定生态控制线与城市开发边界,在空间上实现“两线合一”,生态控制线内为主要进行生态保护与控制的区域,城市开发边界内为主要进行集中城市建设的区域,最终形成“一线两区”全域空间管控体系。

深圳、成都、宁夏、海南等大部分试点省市仍然采用“三区三线”划定方法。各省市在“生态优先、科学划定、底线控制、上下结合”的原则下,探索将“三线”以矢量化方式定界落地,对“三区”进行差异化评价,划分适宜性等级,综合考虑不同功能的目标定位、各类保护底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最终形成差异化管控的机制。海南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生态空间进行细分,并按照功能与适宜性等级划分,确定一、二级生态功能区以及开发功能区。

对重庆的启示

对重庆的启示

“大城市、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作为重庆的基本市情,使我市存在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融合度不强、各区县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结合已完成的全市“多规合一”工作整合成果,建议如下:

一是摸清家底,对空间资源要素矢量化。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各类地质灾害、各类矿产资源、全域城乡现状建设用地、人口、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进行梳理和矢量化,建立全市空间数据库。

二是科学评价,开展“双评价”工作。以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开发为目标,依据“双评价”方法,结合重庆市、区县实际,划定“三线”,科学确定“三区”,并按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一、二、三类等级区。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自然本底,制定管控原则。根据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的一、二、三类等级差异化管控原则,制定各类空间的指标式和清单式管控原则。

四是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建立“市区联动、双向统筹”工作机制和方法,统筹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尊重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加强跨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合理确定。

五是实现共同划定,明确事权,并行管理。在市级自然资源部门尚未正式组建前,由现有的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开展资源调查和“双评价”工作,部门机构改革之后,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共同划定“三区三线”,并按照政府“三定”的职责分工,进行并行式管理。“三区三线”任何一项内容的修改,都要在一张图、一个平台上及时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 厦门总规系列研究 Ⅳ│总体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实施全域空间管控的模式探讨[EB/OL]. https://mp.weixin.qq.com/s/zSJS4620ju5dJm67FgPFNg
[2] “新一轮城市总体编制的创新与探索”学术笔谈会[J]. 城市规划学刊, 2018, (2): 1-1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国土空间规划网--专业的国土空间规划资讯与服务平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tkjgh.lwcj.com/a/zhishiku/20191211/59.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